赤湾烟墩-深圳档案
以下是关于 深圳赤湾烟墩 的详细介绍,涵盖其历史背景、地理位置、文化价值及现状信息:
一、基础信息
- 名称:赤湾烟墩(又称“赤湾烽火台”)
- 类型:古代军事防御设施(明代海防体系组成部分)
- 年代: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始建
- 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小南山山顶(近赤湾左炮台)
- 保护等级: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(2001年列入)
二、历史背景与功能
1. 建造背景
- 海防需求:明代为抵御倭寇侵扰,在东南沿海构建“卫所-烽堠”防御体系,赤湾地处珠江口要冲,成为重要节点。
- 隶属机构:属东莞守御千户所管辖,与南头古城、左炮台形成联防。
2. 运作机制
- 烽火传递:发现敌情时,日间燃烟、夜间举火,向周边卫所传递警报(相邻烽堠间距约5-10公里)。
- 配套设施:烟墩旁建有营房、兵器库,常驻戍卒5-10人。
三、地理位置与结构
维度 | 详情 |
---|---|
海拔 | 小南山主峰海拔287米,烟墩位于山巅开阔处 |
结构 | 现存夯土台基,残高约2米,直径15米,外围原有石砌护墙(部分遗迹可见) |
视野 | 东眺深圳湾,西望伶仃洋,监控珠江口船舶动向 |
四、重要历史事件
- 1553年:葡萄牙舰队侵扰屯门期间,赤湾烟墩参与预警,促成南头海战明军胜利。
- 1839年:林则徐视察珠江口防务,加固赤湾左炮台,烟墩仍作为辅助警戒点使用。
- 1941年:日军占领香港期间,烟墩遗址遭部分破坏。
五、现状与保护
- 保存情况
- 烟墩主体结构风化严重,但台基轮廓清晰,2015年完成抢救性加固。
- 周边设立保护范围(50米内禁止建设),立有文保标识碑。
- 参观信息
- 开放时间:全天(建议白天前往)
- 登山路线:从小南山公园入口(赤湾六路)步行约40分钟可达。
- 联游推荐:赤湾左炮台、宋少帝陵、天后宫(3公里范围内)。
六、文化意义
- 军事史价值:反映明代珠江口防御体系布局,实证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安全保障机制。
- 考古研究:2018年出土明代青花瓷片、铁炮残件,现藏于南山区博物馆。
- 文旅融合:列入“赤湾海防文化主题游径”,结合AR技术复原烽火预警场景。
交通指引
- 地铁:2号线/5号线赤湾站C出口,转乘B945路公交至“小南山公园”站。
- 自驾:导航至“小南山公园停车场”,后徒步登山(无直达车道)。
注意事项
- 安全提示:山路陡峭,需穿防滑鞋;夏季注意防蚊防晒。
- 环保倡议:勿在遗址刻画或丢弃垃圾,保护历史环境风貌。
赤湾烟墩是深圳“海洋文明”的活化石,其沧桑印记诉说着大航海时代中国海疆的峥嵘岁月。探访时建议结合历史资料,更能体会这座静默山巅的烽火台昔日的战略意义。